刚冲过4400美元没几天,金价就跟坐了过山车似的往下栽——10月28日下午,COMEX黄金期货一度跌至3901.3美元/盎司,才刚失守4000美元关口一天,就往3900以下探了;伦敦现货黄金更直接,最低摸到3886.2美元,把投资者心里的“防线”踩得稀碎。
这波下跌来得又快又猛。就在10月上旬,金价还刚突破4000美元,20日甚至冲击了4400美元的高位,谁能想到才过一周,就摔了个“脸着地”?自21日开始下跌以来,国际金价累计跌幅已经超过10%,不少盯着K线的投资者都懵了:“前阵子还喊‘黄金大牛市’,怎么突然就崩了?”
国内金店的价格也跟着“降温”。周大福、周大生的足金饰品28日直接调到1198元/克,比前一天跌了25块;周生生稍高一点,1199元/克,但也跌了24块。在北京某商场的黄金柜台前,之前抢着试镯子的阿姨们现在都站在玻璃柜前犹豫:“昨天还1223呢,今天就跌了,是不是还得再等等?”而深圳水贝黄金市场里,还有消费者攥着计算器算差价:“买个30克的项链,今天比上周能省750块,要不要现在下手?”
为什么跌得这么狠?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把原因掰碎了说:中美经贸磋商有了积极进展,全球避险需求“退潮”——原本抱着黄金躲风险的投资者,开始转向股票、基金这些能赚“快钱”的资产;之前金价从3600美元一路涨到4400,积累了太多“获利盘”,一旦形势有变,大家都着急卖了套现,引发了技术性抛售;再就是美联储的降息预期早被市场“消化”了——之前大家都赌美联储会继续降息,金价涨了一波,但现在降息的“利好”已经提前兑现,没了新的动力,金价自然往下掉。
更关键的是,4000美元本来就是个“命门”。王有鑫说,这个点位既是投资者的心理支撑,也是技术面上的“生命线”,一旦跌破,很容易引发程序化交易的“自动抛售”,反过来又加剧了跌势。“这就跟多米诺骨牌似的,破了一个点,后面的卖单就跟着来了。”
但最让大家担心的是:金价会不会重现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“最长熊市”?当时金价从850美元跌到250美元,整整套了二十年。王有鑫倒觉得不用慌:“现在的情况跟那时候完全不一样——当年全球经济是‘高增长低通胀’,现在美元长期走弱,全球央行都在买黄金(比如中国央行今年已经加了好几次仓),加上通胀预期还在,这些都能给黄金‘托底’。”他说,短期金价可能还会有压力,但等这波“获利盘”出得差不多了,大概率会盘整企稳,不会一直跌下去。
其实对普通消费者来说,金价涨跌的感受更“实在”。在北京商场里,一位买金戒指的姑娘说:“我是给妈妈买生日礼物,跌了正好省点钱;要是投资的话,可能会有点慌,但买首饰嘛,无所谓短期涨跌。”而深圳水贝的商家也没太着急:“昨天还有人买了100克的金条,说‘跌了就当存点硬通货’。”
说到底,黄金的魅力从来不是“赚快钱”,而是“稳”——不管经济怎么变,它都是能攥在手里的“安全感”。这波下跌或许会让一些人慌,但把时间线拉长看,那些支撑黄金的逻辑——美元弱、央行买、通胀在——其实都没断。说不定等这波波动过去,又会有人拍着大腿说:“幸好当时在3900的时候抄了底。”